断电还有租金?

在海外工作四个月,回到澳洲家中发现一个三个月电费账单——291澳元。我明明临行前就已通知AGL电力公司断掉房子的电,没用电怎么还有费用?

澳洲电网虽是国有,但由不同的私人企业经营,旨在通过鼓励竞争为消费者提供更合理的电价和更优质的服务。AGL是其中最大的私营电力公司之一。在澳洲,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搬入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接电(electricity connection),就是请电力公司来起封条,把电闸推上。搬家,无论是出售,还是出租,也要通知电力公司解除合同,来断电、贴封条。他们跑这一趟并不便宜, 接电93澳元,当天加急128澳元,断电126澳元。我家三个月的电费一般在350澳元左右。这次在外工作只有四个月,就没打算出租,我们只是锁好房门,把电断了。

 

看到账单,我赶紧给AGL打电话,一位女士接待了我。说明情况后,我质疑房子已经断电,且自己也已不再是贵公司的客户,为什么还把账单寄过来?她告诉我,这是电脑自动生成的,不用理它。然后,我比较了各电力公司所提供的各种优惠套餐后,选择了另一家Energy Locals。接上电,一切恢复正常。

 

然而时隔半个月,我突然又收到了AGL的账单,金额从291涨到了356。不是作废了吗?怎么还继续收费呢?第二天,我再次把电话打过去,这次是一个叫Graham男子。礼貌寒暄了一番之后,我又把情况又说了一遍,并将上次的通话结果也告诉了他。

听完我的说明,他用一种亲切平和的口吻说:“虽然你断电了,但是电表还是有每天1块多的租金,你用不用电,你都要交这个钱。”

我问:“那你的同事上次为什么说不用管它了?”

 “这是收费的。”他肯定地强调,“实际上,这个费用不是我们收的,而是替Essential Energy (国有公司)收的。” 他解释得很有耐心。

我说:“那好像也不对呀。我一般每三个月用电才350,而现在是也一点电没用就291,这也太奇怪了。况且,每天电表租金1块多,三个月也不应该是291澳元吧?”

“就是这种情况,其它公司也是这样收费的。”他的语气不容置疑。

“那太不合理了,我想我需要投诉。”我抗议道。

投诉的抗议似乎并没触动他,电话那头传来:“可以,我现在就可以把你的投诉记录下来,但是你必须付款。”

我有些激动:“在我没有得到你们的投诉答复之前,我是不会付款的。”

这次,他也激动起来:“你必须付款,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投诉改变不了什么。”紧接着,又听到他补充道:“但是,如果你现在付款的话,我倒可以把你的断电费126(澳元)免除了。”

断电费?我忘了是不是自己之前就已经付了。但是,即便是付了,突然省下126,356一下变成229,也是合算的。不过,我还是有点儿不甘心,觉得这钱交得有点儿冤,况且他和他那个同事的说法还不一致。

“我的投诉为什么会没有结果?”我追问道:

“是的,没有意义。”他答道,语气中带出了一丝得意。

“你是说如果我现在交钱的话,你可以给我免除断电费?”我不想失去这个机会。

“是的,我可以给你免除断电费,但你必须现在付款。”他的语气传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信号。

“我现在就可以交。”我已经开始想认了,并从裤兜里摸出了银行卡,“可以BPay(网上银行转账支付)吗?”我不愿意轻易透漏自己的信用卡信息。

“不行,必须是信用卡,而且还有5%的手续费。”他的语气透出一种战胜对手后的傲慢。我突然产生了一阵强烈的反感,接着是警觉。

“我现在决定不交了。我将通过其它途径解决这个问题。”我果断地说道。

“你确定现在不交?!你可想好,如果现在交,我还能给你免除断电费的优惠。”语气中带着一丝意外,但更多的是威胁。我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

“是的,再见。”我果断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后,我突然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冲动、太注重自己的感受了。126澳币不多,但买三箱澳洲大樱桃或两箱半喜力啤酒还是不成问题的。失去了这个优惠,就好像失去了单位福利!

不过,现在还不是懊悔的时候。我马上拨通了Essential Energy的电话,对方告诉我根本就没有这笔费用,果然这个Graham提供的信息不实。紧接着,我又给了我现在的电力公司打去电话,问有无此项收费,他们也说没有。这进一步验证这个Graham在蒙骗我。我随后又给AGL打去电话,这次是一位叫 Renée的女士接待了我。她同样按惯例先确认了我的身份后,然后打开了我在AGL公司的账户。我向她又叙述了一遍基本情况,不过略去了与Graham的对话。她听完后直接告诉我:把这个账单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吧。显然,那个Graham没有在我的账户信息内留下任何记录,包括我提到的投诉。至此,一场虚惊结束。

这件事留下来的经验无疑就是要兼听则明,无论在哪儿遇到一些违反常理的事情,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一定是制度不同或文化差异,要用正常的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推理,有理有据地进行沟通,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益。比如,一方面,不同于国内大城市是消费前收费——预存电费,澳洲是消费后收费——将账单寄给你,一个月内付款,但需要人工接、断电且人工成本较高。这是差异,我们必须接受、适应。另一方面,电表断电仍有租金却是严重违反常识、不近情理的说法,就一定要去质疑,要多从几个方面去了解、验证信息,否则就会莫名其妙地吃哑巴亏。任何国家都有各色人等,也都有犯罪,任何制度也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生活在任何国家、社会,都需要智慧、耐心和勇气。

这件事中还可能会涉及一个社会心理学现象,即反社会人格(Sociopath)。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认为生存的价值就在于征服、战胜别人并从别人的痛苦中享受巨大的快感。他们不甘忍受寂寞,兴趣短暂,总是寻求不断的刺激,往往不愿意为做一件事付出漫长艰苦的努力。他们会利用职位、职权,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给别人制造痛苦,他们甚至会通过编造谎言来寻求精神快感。这种人不知良知为何物,但他们的行为常常并不触犯法律, 加之有良知的人常常倾向于善意地去理解他们,将他们的行为视为一时疏忽、无心之过,甚至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来自责。结果,这些人隐蔽性极强。但是他们的的确确就生活在我们中间,不分国家、民族、文化。这种人常常给人感觉非常和善、有魅力,他们有时又会装可怜,博取别人的同情,那些频繁家暴后又祈求原谅的丈夫就是典型例子。

我无法断定Graham一定就是这样的人,但是他的行为非常符合反社会人格的心理学定义。首先,我相信他的做法除了得到精神满足,不会给他自己带来任何物质和事业发展上的好处。也就是说,我付费与否与他的收入和绩效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中国人到澳洲后,发现这儿的商场售货员态度超好,顾客买不买都没关系。这是因为他们工资是按小时计的,不走绩效;如果雇主有这方面的要求,工会就会介入,那麻烦就大了。如果说这个Graham是不计个人得失,只是一心想为公司开源节流,那更是扯,因为他这么做不给公司添麻烦就不错了。其次,业务不熟、“不知者不怪”也很难不成立。如果是业务不熟,他怎么敢随便免掉了我的断电费。在澳洲,我遇到过各类业务的新人,他们一般遇到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都会首先表达歉意,咨询领导或同事后再答复我。再次,这个人居然通过编造谎言来逼我就范。什么电表断电仍有日租金?并对我指出的三个月电费与日租金总额不符的问题置之不理且自负傲慢。而且,为进一步逼我就范,他甚至还向我抛出了优惠作为诱饵,看似为我节省了三箱澳洲大樱桃,实际上却是坚持让我白送出五箱半。当然,所有这些判断,仅是基于我们之间的这个电话沟通。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全世界人口中约4%患有反社会人格,而这种人格中有35%—50%来自于遗传。 我虽不能确定这个Graham一定就是反社会人格,但绝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就像那个美国俗话:如果走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那么它就是只鸭子。

希望通过对这一人格现象的分析来唤起人们对身边反社会人格的警觉和防备。

 

Previous
Previous

不同的学习态度

Next
Next

澳洲人脉不可小视!